實驗室開放率與科技創新成果逐年提高,專業實驗室的飛躍發展為多批次的開放創新型實驗開設奠定了很好的物質基礎。為保證開放、創新型實驗項目的實施,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保障措施,在申報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基礎實驗室、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過程中,專門購置了一大批設備儀器用于典型的開放、創新型實驗教學。
開放題目主要結合部分教師比較前沿的科研課題以及部分實驗教學裝置中能開設而大綱未要求的,由各個教師申報,學院對教師申報的開放創新型實驗項目從題目的創造性、實驗過程的動手能力、實驗結果的分析水平等幾個方面對項目進行立項,為保證項目質量,每個實驗項目一般由3到8名學生完成,實現了開放實驗報名網絡化,開放實驗預約網絡化,開放的網絡化管理平臺為開放實驗的申報教師、實驗技術教師和學生一起制定、討論實驗方案提供了極大方便。3年來共有三十二項開放、創新型實驗通過學校結題。3年來學院實驗教學中心開設的開放、創新實驗如下:
序號 |
學年 |
項目名稱 |
類型 |
負責人 |
參加
人數 |
1 |
2008-2009 |
容器封頭應力測定及不規則分布原因分析 |
設計 |
周勇軍 |
8 |
2 |
換熱裝備綜合性能測試研究 |
綜合 |
虞 斌 |
6 |
|
3 |
塔式起重機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虛擬裝配技術 |
綜合 |
張永勝 |
18 |
|
4 |
造紙黑液的超臨界水氧化 |
實驗 |
廖傳華 |
5 |
|
5 |
滾動軸承的故障診斷 |
綜合 |
顧海明 |
8 |
|
6 |
Labview在測試技術中的應用 |
設計型 |
陳捷 |
24 |
|
7 |
汽車零部件三維模型設計 |
設計型 |
蘇小平 |
6 |
|
8 |
汽車零部件有限元(CAE)分析 |
設計型 |
王東方 |
8 |
|
9 |
壓縮機綜合性能測試實驗研究 |
綜合 |
朱廷風 |
10 |
|
1 |
2009-2010 |
離心泵外特性及內流場測量 |
科研 |
邵春雷 |
10 |
2 |
密封元件及密封材料性能測試與表征 |
科研 |
顧伯勤 |
10 |
|
3 |
生物質的超臨界制氫 |
實驗型 |
廖傳華 |
4 |
|
4 |
過程裝備基礎的固有頻率測試與分析 |
綜合 |
朱廷風 |
4 |
|
5 |
汽車制動系統三維模型設計 |
設計 |
蘇小平 |
10 |
|
6 |
汽車制動系統零部件有限元(CAE)分析 |
設計 |
王東方 |
10 |
|
7 |
不同軸系剛度柔性轉子的二階臨界轉速測試及分析 |
設計 |
周勇軍 |
6 |
|
8 |
虛擬儀器在刀具磨損研究中的應用 |
設計 |
陳 捷 |
6 |
|
9 |
齒輪三維建模及全參數測量實驗 |
設計 |
張永勝 |
11 |
|
10 |
齒輪的故障診斷實驗 |
綜合 |
顧海明 |
10 |
|
11 |
發動機新型傳動方式研究與設計 |
設計型 |
倪受東 |
4 |
|
1 |
2010-2011 |
攪拌器的性能測試實驗研究 |
科研 |
周勇軍 |
6 |
2 |
汽車制動系統三維模型設計 |
設計 |
蘇小平 |
5 |
|
3 |
汽車制動系統零部件有限元(CAE)分析 |
設計 |
王東方 |
5 |
|
4 |
旋轉機械的故障診斷實驗 |
綜合 |
顧海明 |
8 |
|
5 |
離心泵外特性及內流場測量 |
科研 |
邵春雷 |
10 |
|
6 |
密封元件及密封材料性能測試與表征 |
科研 |
顧伯勤 |
10 |
|
7 |
新型高效低阻傳熱翅片結構設計與性能測試 |
綜合 |
彭 浩 |
8 |
|
8 |
基于虛擬儀器的回轉支承故障診斷方法的研究 |
綜合 |
陳 捷 |
5 |
|
9 |
PRO/E在2MW變漿實驗臺設計中的應用 |
設計 |
黃筱調 |
5 |
|
10 |
ABAQUS在轉盤軸承實驗臺設計中的應用 |
設計 |
王 華 |
4 |
|
11 |
MATLAB基礎與SUMILINK在系統仿真的應用 |
設計 |
洪榮晶 |
5 |
|
12 |
液壓式立體停車庫設計與三維建模技術 |
綜合 |
張永勝 |
5 |
2012年大學生校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學院 |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參加人數 |
指導教師 |
職稱 |
項目類型 |
||
姓名 |
專業 |
年級 |
||||||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
基于VS2005和Pro/toolkit的大型回轉支承參數化建模 |
房元增 |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
10級 |
3 |
王華 |
副教授 |
創新 |
槽式太陽能聚光器支架快速設計系統 |
包圳 |
車輛工程 |
01級 |
4 |
蘇小平 |
教授 |
創新 |
|
新型高效太陽能油品預熱系統的傳熱學關鍵問題研究及系統改進 |
邢偉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08級 |
4 |
周劍秋 |
教授 |
創新 |
|
新型螺桿泵關鍵部件的研制 |
朱巖 |
過程裝備與控制 |
10級 |
2 |
談金祝 |
教授 |
創新 |
|
一種新型高效緊湊的四合一油氣回收裝置 |
陸樹華 |
過程裝備與控制 |
08級 |
4 |
凌祥 |
教授 |
創業 |
2012—2013年度本科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實踐課題
2012—2013 |
短纖維增強橡膠復合材料的橫向力學性能 |
機械控制類 |
王曉明 |
顧伯勤(教授) |
一種高效緊湊的四合一
油氣回收裝置 |
機械控制類 |
陸樹華 |
凌祥(教授) |
|
槽式太陽能聚光器支架
快速設計系統 |
機械控制類 |
包圳 |
蘇小平(教授) |
|
新能源PEM燃料電池流場結構設計優化 |
機械控制類 |
李世薇 |
談金祝(教授) |
|
正交各向異性壓力容器
應力強度分析 |
機械控制類 |
高婷婷 |
周昌玉(教授) |
|
太陽能高溫熱化學反應器傳熱性能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董飛飛 |
朱躍釗(教授) |
2014年南京工業大學“大學生創新與實驗開放基金”項目
機電工程創新創業綜合訓練 |
楊飛彪1202110125、毛彥鑫1202110114、徐波1202110123、唐德貴1202110216、金涵遜1202110209 |
機電工程創新綜合實訓項目擬通過學生自行設計、制造一個六自由度小型工業機器人機械本體,購買驅動用的步進電機或舵機,并用單片機自行設計控制系統實現該機器人的控制。學生在這樣一個實訓的過程中,將所學的機械原理、機械設計課程的知識在真正的設計實踐中得到運用和提升。 |
倪受東 |
基于近場聲全息技術的聲學開放性實驗 |
包圳1208100102、夏中良1208110131、李永斌1208110114、秦嶺1208100113、顏立松1208110133 |
開展基于近場聲全息技術的聲學開放性實驗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聲學基礎知識及聲全息相關理論,并讓學生掌握整套Sensound近場聲全息設備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礎上完成對空氣聲源與結構聲源的可視化識別,并進一步掌握對穩態工況與非穩態工況下復雜機械設備的噪聲與振動的識別方法,完成不同工況下聲學信息可視化的測量實驗,對實驗結果做出分析,并得到結論。 |
蘇小平 |
磁流體的動壓效應及試驗方法研究 |
呂中堯1201110115王瑩1201110503張夢園1201110303 |
1.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
周劍鋒 |
汽車零部件系統三維模型設計 |
鄒松春1208120132、代光華1208120205、尹家齊1208120123、顧鵬1208120107、符繼麟1208120208 |
本次的開發性實驗,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必須的技術基礎理論,熟悉本專業有關專業知識,了解汽車轉向系統及關鍵零部件設計理論的發展趨勢,將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培養學生調查、分析、研究及查閱國內外技術資料等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際工程設計能力,涉及的具體內容有:(1)掌握建立汽車轉向系統三維數模的基本方法與基本原理;(2)建立汽車轉向系統三維實體模型并進行相關的虛擬裝配與運動學分析計算;(3)進行相關制動器總成零部件工作圖設計。 |
王東方 |
臺鉗的三維參數化設計 |
居 建1202120210、肖熔煉1202120226、李志浩1202120212、戴金福1208120105、戴舟達1208120206 |
本次實驗屬于提高、創新型實驗。 |
張永勝 |
軸承滾道缺陷時動態承載仿真 |
吳文超1202120225、楊任鋼1202120122 |
通過建立含滾道缺陷的軸承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其各個組成部件的運動規律以及相應的應力分布情況,以期獲得不同部位缺陷誘發的沖擊脈沖分布形態,最終達到對軸承故障狀態下傳感器測量位置進行合理的配置及優化的目的。 |
黃筱調 |
基于GPRS的老年人摔跤監測系統 |
馬周1202120217、陳澤鈴1202110201、佟尚1201110516 |
給老人配備便攜健康監測儀,用感知元件實時監測老年是否摔倒,一旦摔倒就通過GPRS模塊發送信息給最近的社區醫院進行救治。 |
陳捷 |
環面蝸桿建模及加工 |
粱文濤1202120213、許國清1202120120、徐江1208120224 |
基于齒輪嚙合原理, 建立平面包絡環面蝸桿的數學模型,運用matlab強大的計算能力來完成蝸桿齒面的數值計算,繪制蝸桿齒面;通過相關計算,完成加工時所需G代碼的編寫并輸出。 |
方成剛 |
特殊工況下大型回轉支承的智能化 |
張琰1208120231、呂坤澤3603110216、許煜峰3603110222 |
通過在回轉支承上加上感知元件,使其能自我感知各部位的健康狀況,及時實施保養措施及自動優化運行環境,進而提高回轉支承的使用可靠度,即實現回轉支承的智能化。 |
王華 |
自動化立體倉庫監控系統設計 |
章石赟1202120228、郜昱1202120207、何生廷1202120209 |
隨著企業現代化的發展,自動化立體倉庫系統已成為現代生產物流體系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作業監控系統是自動化立體倉庫的信息樞紐,是實現自動化立體倉庫實時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項目針對自動化倉庫信息監控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監控軟件的過程變量監控系統,使得操作人員在監控室中就能了解到現場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從而保證立體倉庫有條不紊的進行作業,提高作業的自動化程度。 |
洪榮晶 |
齒輪箱噪聲監測系統與實驗研究 |
馬勝1202120216、黃迅1209120114 |
齒輪箱是用來改變轉速和傳遞動力的常用設備,由于其本身工作環境惡劣,故容易受到損害而發生故障,若不及時更換部件,會造成嚴重的損失。齒輪箱出現故障時,會加劇箱體的振動,并伴隨著很大的噪聲,對振動和噪聲信號的分析可以及時了解齒輪箱的運行狀況,振動信號的分析已經很普遍了,而對于噪聲的分析確不夠成熟,因此對于齒輪箱噪聲的監測與實驗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 |
袁鴻 |
超高壓微流量泵的三維參數化設計 |
師嘉蓬1201110121、曹進力1201110105 |
該項目的主要目的:在熟悉超高壓微流量泵的二維設計基礎上,完成裝備的三維參數化設計;運用PRO/E、SolidWorks等軟件完成該產品的虛擬裝配及動態展示;利用ADAMS動力學仿真軟件建立該裝置的驅動與控制系統的一體化模型, 得到控制仿真結果。最終達到縮短該類產品的開發周期, 減小開發成本。主要內容如下: |
周勇軍 |
變截面三角孔翅片沸騰傳熱的可視化試驗 |
鄧華輝1201110308馮杰1201110107呂趙偉1201110409王超1201110126 |
換熱器是石化、動力、能源等工業部門廣泛使用的工藝設備。強化傳熱需要發展更多高效的換熱器,常規的單相換熱強化能力有限,而相變換熱傳熱系數高,因此,研究變截面相變強化傳熱元件可提高換熱器的換熱效率,是本項目研究的重點。 |
彭浩 |
生物質燃氣焦油多級脫除特性試驗 |
閔敏1201110410李媛媛3603110301李琳琳1001100301管科成1001100310沈國順1001100316 |
焦油是生物質熱化學轉化過程形成的大分子、高沸點含苯環有機物,在燃氣后續使用過程會凝結,堵塞和污染閥門等,引發安全問題。本項目將乙烯油急冷(激冷)和吸收(附)過程進行集成,構建多級焦油耦合脫除過程,探討其焦油脫除特性。 |
陳海軍 |
2015年南京工業大學“大學生創新與實驗開放基金”項目
序號 |
項目編號 |
學 院 |
申報項目名稱 |
類別 |
項目負責人 |
指導教師 |
1 |
2015DC057 |
機械學院 |
空氣循環式高含鹽廢水蒸發系統熱濕交換實驗 |
機械控制類 |
劉威宏 |
凌祥、李洋 |
2 |
2015DC058 |
機械學院 |
塔式起重機安全評估系統的開發 |
機械控制類 |
金涵遜 |
殷晨波 |
3 |
2015DC059 |
機械學院 |
Ca2+對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性能的影響 |
機械控制類 |
柏靜嫻 |
談金祝 |
4 |
2015DC060 |
機械學院 |
小型槽式太陽能聚光器力學和光學性能實驗 |
機械控制類 |
洑陽成明 |
朱躍釗
楊謀存 |
5 |
2015DC061 |
機械學院 |
基于LMS TEST.LAB的銑齒機主軸箱減振降噪實驗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陳勁安 |
黃筱調 |
6 |
2015DC062 |
機械學院 |
納米孿晶材料本構模型建立與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金涵遜 |
周劍秋 |
7 |
2015DC063 |
機械學院 |
六自由度工業機器人的設計研發 |
機械控制類 |
楊飛彪 |
倪受東 |
8 |
2015DC264 |
機械學院 |
熔鹽泵外特性及內部流動試驗 |
機械控制類 |
李蘇杰 |
邵春雷 |
9 |
2015DC265 |
機械學院 |
汽車制動系統三維模型設計與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阮琦 |
蘇小平 |
10 |
2015DC266 |
機械學院 |
管道用球閥的三維設計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李芳冰 |
程文潔
侯 瓊 |
11 |
2015DC267 |
機械學院 |
蝶形閥的三維參數化設計與虛擬裝配技術 |
機械控制類 |
王韜 |
張永勝 |
12 |
2015DC268 |
機械學院 |
基于參數化建模技術構建網絡購物虛擬試衣平臺 |
機械控制類 |
周雨朋 |
耿魯陽 |
13 |
2015DC269 |
機械學院 |
熔渣轉盤離心粒化實驗測試 |
機械控制類 |
楊慧毅 |
凌祥、彭浩 |
14 |
2015DC270 |
機械學院 |
熱處理對鈦鋯復合鋼板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
機械控制類 |
蔣俊杰 |
周昌玉 |
15 |
2015DC271 |
機械學院 |
蠟式智能型溫度控制閥的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李雪飛 |
何世權 |
16 |
2015DC272 |
機械學院 |
基于正交各向異性的金屬鈦制壓力容器設計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秦逸凡 |
賀小華 |
17 |
2015DC273 |
機械學院 |
關于影響快速成型加工精度的工藝參數的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劉斯攀 |
馬旭
徐曉羽 |
18 |
2015DC274 |
機械學院 |
面內載荷下點陣結構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開孔補強試驗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王垚 |
陸曉峰 |
19 |
2015DC275 |
機械學院 |
真實生物質燃氣焦油多級脫除過程性能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程瑞佳 |
朱躍釗
陳海軍 |
20 |
2015DC276 |
機械學院 |
可視化水平環路熱管實驗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陳尚 |
朱躍釗
陳海軍 |
21 |
2015DC277 |
機械學院 |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Simulink仿真在電機控制中的應用 |
機械控制類 |
宋美華 |
洪榮晶 |
22 |
2015DC278 |
機械學院 |
磨齒機主軸箱噪聲振動監測系統設計與實驗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程萬里 |
陳捷 |
23 |
2015DC279 |
機械學院 |
數控成形磨齒機在線測量系統標定誤差的辨識及補償 |
機械控制類 |
汪敏 |
方成剛 |
24 |
2015DC280 |
機械學院 |
基于能量損傷的回轉支承滾道缺陷時動態承載仿真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陸哲暉 |
王華 |
25 |
2015DC281 |
機械學院 |
基于ADAMS與SIMULINK的3D打印機XXX設計 |
機械控制類 |
陳俊杰 |
袁鴻 |
26 |
2015DC282 |
機械學院 |
工業化建筑施工用起重機動力學分析與防搖技術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魯少林 |
殷晨波 |
27 |
2015DC283 |
機械學院 |
獨立懸掛和扭力梁半獨立懸掛的建模和分析 |
機械控制類 |
陳川川 |
鹿盈盈 |
28 |
2015DC284 |
機械學院 |
混凝土輸送單螺桿泵的運動仿真及舉升性能預測 |
機械控制類 |
吳增發 |
談金祝 |
29 |
2015DC285 |
機械學院 |
基于開放性實驗的大學生創新能力調查研究 |
機械控制類 |
陳陪婷 |
付昌義、陳同揚、劉濤 |